*火神祭,與傳統豐年祭不同,為撒奇來雅族後人對祖先的追思祭典。

*西元1878年,大清帝國因巡撫沈葆禎的開山撫蕃,直搗奇萊平原,為剿滅撒奇萊雅族,火攻部落刺竹圍籬。這一把火,燒毀了達固湖灣部落(Takobowan),也將撒奇萊雅族燒進歷史洪流之中。兩軍戰後,族中大頭目古穆德‧巴吉克慘遭清軍「凌遲」,割下全身肌膚、頭皮、眼珠。族母伊婕‧卡娜紹亦被處以大圓木壓碎身體的極刑,撒奇萊雅族人為避清軍追殺滅族,流離失所、妻離子散,開始了128年隱姓埋名的流浪旅途,倖存的族人隱遁至阿美族
撒奇萊雅族在西元2006年7月1日於達固湖灣部落舊址舉行百年首次「palamal(巴拉瑪)」火神祭,追祀祖靈,奉祀先民,象徵族群「因火而亡,火裡重生」。當天晚上,在德興棒球場旁河堤祭場,舉辦128年來第一次「巴拉瑪火神祭」。祭典於入夜後進行,撒奇萊雅族第一次以原有的身分,與百餘年來魂縈夢繫的先祖們,牽起血脈與靈魂的聯繫。族人在「圓」與「火」裡與祖先相見。

 *祭典中共有七道法禮,並以五色使者祈福。 紅色使者以紅花在額頭開啟靈魂之眼,迎接火神,傳承智慧; 綠色使者以刺竹除穢,藉由刺竹拍打,去除厄運及晦氣; 藍色使者以酒解除族人心靈與智慧的鳩渴; 白色使者代表火神光照,透過點燃火把,表示祖先交付的薪傳,並為族人點燃光明的未來; 黑色使者則以炭塗黑表示隱身,讓惡靈、厄運無法靠近。

*儀式中祝禱司為族人以酒沫蕉葉表示護身,而族人持火把巡禮繞圈,體驗及追緬先民落難情境。 在祈福儀式後,舉行火葬儀式燃燒火神太花棺,祈求火神的靈魂能與族人一起浴火重生。

*儀式流程:整隊、團舞、致意、原火、啟禮、迎神、繞祭、突圍、宣戰、交戰、迎接、娛靈、祝福、火舞、祭神、供奉、送神、致謝、結祭

風動草有機農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